每日播报!以案警醒,为你擦亮“慧眼”
以案警醒,为你擦亮“慧眼”
嘉兴金融机构纷纷掀起反诈宣传的热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N晚报记者 孔嘉敏 通讯员 龚靖怡 郑胜众 许睿嘉 本版图片由相关银行提供
“原来回收收藏品也有可能是诈骗啊!”前些天,平湖市当湖街道松枫社区老年活动室传来了讨论声。
信息发达的今天,电信网络诈骗屡见不鲜,为进一步提供便捷、贴心、有温度的金融服务,筑牢金融消费者的“权利、责任、风险”意识,中国银行为老年群体开展了生动的反诈宣传课堂活动。银行工作人员分享了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起关于老年人回收收藏品需交保证金的诈骗案例,不少老年人惊叹现在的诈骗手段越来越隐蔽了。
在嘉兴,这类反诈宣传活动还有很多。银行是反诈的“最后一道防线”,嘉兴金融机构纷纷掀起反诈宣传的热潮,他们主动进企业、走学校、去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活动,还为市民们讲解成功拦截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以案警醒,为大家擦亮“慧眼”。
不要透露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
“大家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对于‘天上掉馅饼’的事要心生警觉,遇到可疑情况,多来银行问问,多向社区求助,甚至立即报警,让诈骗分子无可乘之机!”在中国银行平湖支行开展的反诈宣传活动中,工作人员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向老年朋友讲解了一些养老诈骗的常用手段、防范方法等,赢得了老年朋友的阵阵掌声。
为更好地守住市民“钱袋子”,进一步提升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中国银行嘉兴市分行各个支行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做好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帮助各类群体识别常见诈骗套路,守护消费者的财产安全。
近日,中国银行桐乡屠甸支行工作人员走进企业开展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在活动中,支行工作人员向企业员工发放宣传单150份,并向企业员工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多种形式,提醒大家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重要物品及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亲属朋友沟通商议或拨打报警电话,谨防上当受骗。
中国银行平湖独山港支行则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向沿街群众解析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案例,向大家宣传金融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八项基本权利、维权方式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集资等知识,切实提高群众的防骗、识骗能力,守好“钱袋子”,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金融消费者自身利益,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社会环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今后,我行将继续开展防金融诈骗、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系列宣传活动,加大力度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中国银行嘉兴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类“连环诈骗”需小心
随着互联网、通信网络的持续发展,新型网络消费方式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惠和便利,同时也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日前,嘉兴银行石堰社区支行成功堵截了一起疑似“连环诈骗”,守住了反诈的“最后一道防线”,为居民张阿姨(化名)挽回了35万元的经济损失。
事情追溯到几天前,张阿姨神情慌张地走进银行网点,要求工作人员将其名下全部存款转至其丈夫卡内。工作人员发现,张阿姨名下多张存单并未到期却要求提前支取,便仔细询问取款用途。
“我的身份信息被人盗用注册了空壳公司,为了避免资产被‘工商冻结’,需要抓紧将资产全部转移。”张阿姨的一席话不禁令网点工作人员警觉,并初步判断张阿姨可能遭遇电信诈骗,于是立即对张阿姨进行劝阻,同时联系辖区民警。
民警到达现场后,询问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原来,张阿姨之前已经被骗走了10多万元,同时身份信息被盗用。事发后,张阿姨已经报警,警方也已立案处理,盗用她身份信息注册的空壳公司,也正在注销处理中。但是前几天对方再次联系张阿姨,并表示自己很内疚,也会尽快归还她的钱,不过提醒她先将名下资产转移,以防被强制执行扣划。
听完张阿姨的叙述后,民警明确告知:“这又是诈骗!千万不要继续听信对方的话,应等待司法机关的进一步调查和处理,法院也不可能随便‘冻结扣划’属于你的合法资产。”
张阿姨终于意识到自己是遭遇了“连环诈骗”。之后,支行工作人员为她名下的银行卡和存单办理了密码重置业务,同时,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张阿姨将其名下的银行卡非柜面限额暂时调整为0,防止其银行卡内资金通过非柜面渠道被转移。
“没想到这些不法分子胆子这么大!太谢谢你们了,要不然真的损失惨重!”守住了“钱袋子”,张阿姨连连道谢。
网络平台贷款诈骗需警惕
这种由衷的感谢在工行嘉兴分行也能听到。
3月底的某一天,工行嘉善商城支行大堂经理在厅堂巡视时,发现ATM机旁边一男性客户声音激动,且持手机与电话那头的人一遍又一遍地确认卡号。大堂经理以其从业经验敏锐地感觉到该客户“有问题”,于是敲响了ATM防护舱门,询问该男子是否需要帮助。
无奈该男子只表示电话那头的人是朋友,其他不愿多说。但在简短的交流中,大堂经理仍听到从手机中传来的“转账”等关键字眼。
察觉到不对,大堂经理便将此事报告现场经理,两人立即跑向ATM防护舱请求该男子开门。当该男子出来后,工作人员看到其手机QQ聊天记录及ATM机上的“7000元”汇款金额后,立马建议其中止汇款并让其先挂断电话,“他多半是骗子,先不要着急汇款。”
该男子坚持说对方是朋友,并表示自己目前需要资金周转,工作人员便将他引导至客户等候区了解情况。
经了解,该男子在“白银消费金融贷款”平台贷款,但因其“操作不当”,导致卡内资金冻结,平台“工作人员”联系他,表示如不交费,便会向法院起诉。了解情况后,现场经理第一时间拨打96110报警,通知民警来网点协查,同时告知该男子所谓的“白银消费金融贷款”平台其实就是诈骗团伙,不可轻信,并将近期典型的网络诈骗娓娓道来,揭露类似诈骗手段。
通过银警合力,该男子如梦初醒,感慨险些就中了骗子的诡计,同时对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温馨提示
如何才能保持头脑清醒,擦亮“慧眼”,识别不法分子挖的“坑”,以下是金融机构的温馨提示:
1.手机收到类似“点击×××链接可免费赢得×××”的短信千万不要点!陌生短信、陌生邮件要警惕,不能贪图小利轻易点开相关链接或附件,其中可能隐含木马病毒或钓鱼网站,防止不法分子获取你或者你家人的信息甚至转走家庭资产。
2.若是遇到身份不明的人向你要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千万不要给,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等重要物品一定要贴身保管,不要随意借给陌生人使用,自己的姓名、手机号、家庭住址等信息也不可轻易告诉陌生人,防止他人假借名义进行网络贷款或其他违法行为。
3.消费账单、存取款凭票、pos单等不可以随便乱丢,银行业务凭证、ATM凭条、信用卡账单、刷卡消费单等都隐含了你家重要的金融信息,应该彻底销毁,防止不法分子偷取、拼凑、抄录个人信息。
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大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留个心眼,多听多看多学一些防诈小知识。
关键词: